境外服务器租用哪家好?对比这几家服务商帮你做决定!

发布时间 - 2025-11-01 21:32:26    点击率:

最近琢磨着搞点小东西,放国内服务器,备案嫌麻烦,而且有时候访问速度也不太行,就想着干脆整个境外的服务器玩玩。正好记录下我这折腾的过程。

为啥要租境外的?

主要就是图个省事,不用走国内那套备案流程,限制也相对少点。有时候,也需要让国外的朋友能快点访问我搭的东西。目标明确,就是要搞个境外的服务器。

找服务商,眼花缭乱

一开始也没啥头绪,就在网上瞎搜呗。看来看去,名字倒是不少,像什么AWS,Vultr,DigitalOcean,Linode,还有阿里云居然也有境外的点。看着都挺牛,功能一大堆,什么弹性计算、数据库啥的。

但我这小打小闹的,用不着那么复杂的。我的要求很简单:

  • 价格便宜: 毕竟是自己玩,预算有限。
  • 操作简单: 别搞得太复杂,最好后台点几下就能搞定。
  • 最好有亚洲机房: 离得近,国内访问速度理论上能快点。

看来看去,感觉Vultr好像提的人挺多的,界面看着也比较清爽,价格也还行,最低配置一个月几美刀,就决定先试试他家。

开始动手,注册购买

第一步,注册账号。这个倒是简单,去他们网站,填邮箱、设密码,验证一下邮箱就完事。没啥特别的。

第二步,充钱。这步稍微卡一下。国内常用的支付方式支持得不算特别全。试试,还是用信用卡才把钱充进去。建议想搞的朋友提前准备好支付方式。

第三步,创建服务器。充完钱就可以开始创建。后台界面还算直观。

  • 先选服务器类型,我就选的最普通的云服务器。
  • 然后选机房位置。想着访问快点,我就选个离咱们近点的亚洲机房,比如新加坡或者东京。
  • 接着选操作系统。我个人习惯用Linux,就直接选个Ubuntu的最新稳定版。也有CentOS、Debian这些可选。
  • 选配置。本着够用就行的原则,我选最低的配置,好像是1核CPU、1G内存、几十G的硬盘。反正我那点小应用也吃不多少资源。
  • 其他选项,像自动备份、私有网络啥的,我暂时用不上,就都没选。
  • 点创建,等个几分钟,服务器就好。会给你一个IP地址、用户名(一般是root)和初始密码。

连接服务器,基础设置

服务器创建好,接下来就是连上去捣鼓。

用SSH连接。我是Windows系统,就用个常见的SSH工具(比如PuTTY或者Xshell)。输入服务器IP地址、端口号(默认22)、用户名root和密码,就连上去。第一次连接会提示确认服务器的指纹信息,点是就行。

改密码,做点安全设置。连上第一件事,就是改掉那个随机生成的复杂密码,改成我自己记得住的强密码。命令大概是 `passwd`。为安全起见,后面我还搞密钥登录,把密码登录给禁用,这样更安全点。不过这步对于新手来说可能稍微麻烦点,可以后面再弄。

更新系统。新系统嘛习惯性地先更新一下软件源和已安装的包。跑两个命令:`apt update` 和 `apt upgrade -y` (我用的是Ubuntu,其他系统命令不一样)。等它跑完,系统就是最新的。

使用感受和遇到的坑

速度方面。选的亚洲机房,白天访问速度还行,晚上高峰期偶尔会感觉有点慢,甚至丢包。这个可能跟国际线路有关系,毕竟价格摆在那,不能要求太高。

稳定性。用几个月,总的来说还算稳定,没碰到过服务器宕机的情况。小问题嘛网络波动算一个。

操作便利性。他们那个控制面板确实挺方便的,重装系统、重启服务器、查看流量啥的,点点鼠标就行。这点比自己买物理机省心多。

遇到的坑。主要是网络问题,有时候SSH连接都卡。还有就是防火墙设置,默认可能是全开或者全关,需要自己根据应用需求去配置开放哪些端口,比如网站的80、443端口,SSH的22端口等。一开始没搞明白,瞎配一通,导致服务访问不,折腾好一阵子。

总结一下

这回租境外服务器的经历还算顺利。对于我这种想省事、对性能和网络要求不是特别苛刻的小需求来说,Vultr这种按需付费、操作简单的VPS提供商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虽然中间也踩点小坑,比如支付和网络波动,但总算是把想要的服务搭起来跑起来。

关键就是:明确自己的需求,不用一上来就追求高大上;选个口碑还行、操作方便的平台;注意支付方式和基础的安全设置;对网络速度有个合理的预期。这样搞下来,也没那么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