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企业站点的访问者一般对企业产品更上心?答案在这里。

发布时间 - 2025-11-10 17:53:48    点击率:

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之前在公司做的一个小实践,就是关于咱们企业网站访客这点事儿。

是这样,我们公司主要是做一些企业用的软件产品。那时候,我们刚上线一个新功能模块,团队里都挺兴奋的,觉得这玩意儿肯定能解决客户的一些痛点。但是,光我们自己觉得好没用,得看看潜在客户是咋想的,他们能不能看明白,觉得这东西值不值得去解。

我们想过搞个市场调研,发问卷什么的。但这玩意儿又慢,找的人也不一定对我们这产品真有兴趣,问出来的结果可能参考价值不大。我就琢磨,有没有更直接、更靠谱的方法?

这时候我就想到咱们自己的公司网站。我就寻思,你说这天天来咱们网站上逛的人,特别是点开具体产品页面看的人,他们肯定不是随便点点就算的。大部分人,多少都是对咱们做的东西有点兴趣,或者正在找类似的解决方案。不然谁没事儿专门跑你这企业网站来看这些枯燥的产品介绍,对?

我就觉得,这帮网站访客,他们的意见应该挺有价值的,比大海捞针找来的调研对象要靠谱得多。

有这个想法,我就开始动手。

我的实践步骤

  • 第一步:先摸清楚情况。我没急着上马,先去扒拉一下我们网站的访问数据。看看哪些页面的访问量比较高,尤其是跟我们那个新功能相关的介绍页面。我想知道,对这个新功能感兴趣的人,他们通常会看哪些内容。
  • 第二步:设计个小“钩子”。弄清楚访客的路径后,我跟负责网站的同事商量,我们不做那种铺天盖地的大问卷。就在那几个跟新功能密切相关的页面上,加一个小小的、不怎么碍眼的弹出窗口或者一个侧边栏的小工具。
  • 第三步:问得简单直接。这个小工具里,问题特别少,就一两个。比如直接问:“您觉得我们介绍的这个功能,能解决您遇到的 [某个具体问题] 吗?” 或者 “您觉得这部分功能的说明,够清楚明白吗?” 搞成选择题,再留个框框让他们可以自愿打字补充。关键就是,自愿填写,不强制,别烦着人家。
  • 第四步:耐心等着收鱼。我们就让这个小工具在网站上跑大概两三个星期。每天看看后台收集到的反馈。

结果怎么样?

反馈收上来。数量嘛肯定没法跟大规模问卷比,但也不少。我仔细看看这些反馈,还真有点意思。

我发现,这些访客的留言,普遍都挺具体的。 不少人提到他们公司实际遇到的场景,有些人还会拿我们的功能跟市面上其他家对比着说。这说明他们确实是在这个领域里,带着问题来的,不是瞎评论。这跟以前搞调研,收上来一堆模棱两可、不痛不痒的回答,感觉很不一样。

里面也有一些没啥用的信息,或者纯粹吐槽的,这都正常。但筛选掉这些之后,剩下的东西价值很高。比如,好几个人都提到我们产品介绍里有个地方没说明白,容易误解;还有几个人不约而同地问,这个功能能不能再加一个小小的辅助特性,对他们来说很重要。

这些反馈,帮我们快速验证新功能的一些亮点,同时也直接指出宣传介绍上的毛病和功能上可以优化的小地方。这比我们内部开会瞎猜,或者等销售跑大半年才零星收回来的信息,要快得多,也准得多。

我的体会

通过这回实践,我算是真切体会到,咱们企业网站的访客,确实是个宝藏。 因为他们本身就带着一定的兴趣和需求来,所以他们提供的看法和意见,往往更加真实、客观。这是一种很高效的、获取早期反馈的方式。

这种方法也不是万能的,它替代不深入的用户访谈或者全面的市场分析。但如果你想快速解潜在用户对某个新东西、新想法的第一反应,或者想看看你的产品说明写得够不够清楚,那用这种方式在网站上收集点意见,绝对是个省时省力的好办法。

关键就在于:

  • 找对地方(在相关的页面问)
  • 问对问题(简单、直接、聚焦)
  • 别惹人烦(小干扰、自愿参与)

从那以后,我们团队再有类似的小疑问或者想快速测测水温的时候,经常会用这种方式,在网站特定角落悄悄放个意见收集的小窗口。挺好使的,推荐大家也可以试试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