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支持产学研平台建设这几项措施很关键

发布时间 - 2025-11-08 02:31:18    点击率:

今天这事儿得从我去年参加政府座谈会说起。当时被拉去给本地几家小厂当技术顾问,刚到现场就听见几个老板拍桌子骂娘。

一个做轴承的老哥扯着嗓子喊:"咱掏钱找高校搞研究,签完合同半年没动静!实验室说学生放假了!"旁边做电机的老板更来气:"合作项目批下来三个月,连设备清单都凑不齐,人家教授说盖章要走十道流程!"我在边上听得直摇头——这产学研搞得跟过家家似的。

较真儿查资料

散会回家就翻政府红头文件,把电脑屏幕都快盯穿了。翻开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》第三版,发现标黄的第14条写着"简化经费拨付流程",可实际拨款表上还要求课题组交十二种证明材料。第二天跑到科技局要说法,管事的姑娘从档案柜抽出三本文件夹:"王老师你看,去年光设备采购审批单我们就收到四百多份,卡在校长签字环节的平均要等87天。"

动手改流程

把高校科技处的人拉来连开五场协调会,吵出个"三三制":

  • 砍掉纸上流程:设备采购改用电子签章,原来要跑半个月的审批现在两天搞定
  • 给教授松绑:横向课题经费允许30%自由支配,实验室那个总修不好的光谱仪终于换新了
  • 搭实体平台:在工业园搞了个共享中试车间,企业能用成本价租设备

最难啃的是信息壁垒。四月帮本地农机厂找播种技术方案,农大明明有现成专利,企业却要通过中介花八万买二手资料。后来逼着科研处把压箱底的成果清单晒出来,结果你猜怎么着?光2022年就有327项专利锁在档案室吃灰!

意外收获

上周三在共享车间撞见轴承厂老哥,他正带学生调试新模具。"早该这么弄了!"他指着刚出炉的样品咧着嘴笑:"原来等高校走流程要半年,现在从签合同到出样品——"他伸出三根手指头在我眼前晃:"三十八天!"

回家路上经过科技局,看见布告栏新贴了张《平台服务清单》,最底下那行加粗黑体字特别显眼:"技术需求响应不超过72小时"。摸出手机拍给电机厂老板,三秒后收到语音:"嚯!政府这回玩真的?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