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产品设计理念是啥?看完这些你就明白了古人智慧!
发布时间 - 2025-11-13 06:08:59 点击率:次说起来,最近我对咱们中国古代的那些老物件儿是越来越感兴趣。不是说要去当个收藏家啥的,就是单纯觉得,古人做东西,那思路,那讲究,跟现在挺不一样的,挺有意思。所以我就自己瞎琢磨,也算是搞一点小小的“实践”。
一、瞎琢磨的开始
就是家里有些老物件,看着就跟现在商店里卖的不一样。比如我姥姥传下来的一个小木匣子,没用一颗钉子,但严丝合缝的,用几十年还好好的。我就纳闷,这怎么做的?现在买的那些个合成板家具,搬个家就散架,真是搞不懂。
这就勾起我的好奇心。我就开始在网上瞎看,找些关于古代家具、器皿的图片和资料。看来看去,发现不只是家具,像瓷器、玉器、甚至一把扇子,都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味道。
二、动手找感觉
光看不过瘾,我就想,得找点实际的感觉。正好周末有空,我就:
- 跑去博物馆看看: 实物摆在眼前那感觉完全不同。我特别留意那些日用品,比如碗、杯子、妆奁(就是古代女人的化妆盒)。我发现它们不光是为好看,用起来肯定也顺手。那个弧度,那个大小,感觉是精心琢磨过的。
- 翻些资料: 不是啥专业书,就是些介绍性的文章、纪录片。解到古人设计东西,实用是根本。有句话叫啥来着,“坚而后论工拙”,大概意思就是东西得先结实、好用,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做得精不精美。我觉得这话特别实在。
- 试着画画: 我找个简单的古代窗棂图案,试着用笔画下来。画的时候就体会到,那些线条看着简单,但组合起来就很有韵味,而且还考虑采光和通风。真不是随便画的。
三、琢磨出点门道
这么一折腾,我慢慢感觉琢磨出点意思来。古代人做东西,好像有几个特点:
第一,是真材实料,讲究耐用。 能用几十上百年的东西,那材料和做工肯定差不。不像现在很多东西,快消品,用用就扔,太浪费。
第二,是实用和好看结合得 你看那些明式家具,线条简单流畅,看着舒服,坐着也舒服。还有宋代的瓷器,素雅得很,但那个造型、那个釉色,就是耐看。它不是为设计而设计,是为生活而设计。
第三,是带着文化味儿。 很多器物上的图案、造型,都有说法,有寓意。比如蝙蝠寓意“福”,莲花象征清白。用着用着,还能感受到文化的东西,这感觉挺妙的。
第四,好像还挺环保? 我看很多介绍说,古代很多东西都是用天然材料,像木头、竹子、陶瓷,坏也能回归自然。连接方式也多用榫卯这些,少用胶水钉子啥的。这不就是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嘛老祖宗早就这么干。
四、一点想法
搞这么一圈,虽然也没真做出啥东西来,但对我自己启发挺大的。我觉得现在我们做设计,或者平时买东西过日子,都可以借鉴一下古人的智慧。
不一定非要复古,而是学那种认真对待物品、注重实用、追求耐用、融入文化的态度。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和咱们现在的生活结合起来,做出点既有底蕴又好用的新东西,应该挺有意思的。比如现在流行的“文创产品”,如果能真正挖到古代设计的精髓,而不是只搞个表面图案,那才真叫“传承”。
反正,我是觉得这回瞎琢磨挺值的,以后看到老物件,可能想法就不一样。对咱们自己的文化,也多点实在的感受。
下一篇:暂无
下一篇:暂无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