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设计作品赏析看什么?这几个经典案例值得学习

发布时间 - 2025-11-19 03:40:27    点击率:

最近也没啥特别的事儿干,就想着不如找点经典的工业设计作品来看看,学习学习,也算是给自己充充电。平时老是埋头做自己的东西,偶尔抬头看看大师们的杰作,感觉还是挺有必要的。

开始动手找例子

喜欢实践,不喜欢光看理论。所以第一步,我就打开电脑,开始搜。也没啥特定目标,就想着搜搜那些大家都知道,或者说经常被提起的玩意儿。

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些椅子、灯、还有些小家电啥的。我就顺着这思路去找。

  • 先是网上随便翻翻图片,看到哪个顺眼就点进去瞅瞅。
  • 然后,看到一些名字,比如啥“巴塞罗那椅”、“外星人榨汁机”,听着就挺特别,就专门去搜搜它们的故事。
  • 有时候也会想起自己家里或者朋友家见过的某些东西,觉得设计得挺巧妙,也会顺藤摸瓜去查查。

琢磨几个有代表性的

看不少,有几个东西确实让我印象挺深,我就仔细琢磨琢磨。

第一个是那个巴塞罗那椅。第一眼看图片,觉得这椅子线条是挺好看,亮闪闪的不锈钢架子配着皮垫子,看着就高级。但我心里也嘀咕,这玩意儿坐着能舒服吗?后来查才知道,是密斯·凡·德罗设计的,一个老牌建筑大师。这椅子不光是坐的,更像是个艺术品,摆在那儿就是一种范儿。它那个交叉的弧形钢架,看着简单,但感觉挺有劲儿,不是软趴趴的那种。

第二个是那个“外星人榨汁机”。这名字起的,绝。我一看那造型,三条大长腿支棱着,上面一个尖尖的身体,压根儿不像个榨汁机,倒像个摆设,或者说科幻片里的道具。设计师是菲利普·斯达克,也是个怪才。据说这玩意儿榨汁效果一般般,还容易弄得到处都是。但这设计,就是让你忘不,放厨房里绝对是焦点。这就让我觉得,,原来设计有时候可以不完全为实用,好玩、有话题性也很重要。

还有一个是无印良品那个壁挂CD机。这个我之前就见过,一直觉得挺有意思。设计师是深泽直人。最妙的是那个拉绳开关,跟老式电风扇似的,一拉就开始放音乐。这种设计就不是追求酷炫,而是让你觉得特别自然,好像本来就该这么操作一样。它把一个挺现代的电器,做得有人情味,有熟悉感。这就提醒我,设计也可以很低调,很贴心,从生活习惯里找灵感。

不光是高大上,身边也有设计

看这些大师作品,我又回过头来看看身边的东西

比如说,我爸用好多年的那个ZIPPO打火机。那玩意儿设计多少年?好像快一百年。咔哒一声打开盖子,点火,再咔哒一声合上。这声音,这手感,就是它的标志。虽然现在打火机种类多去,但ZIPPO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,我觉得它的设计就赢在那种可靠、经典的感觉,还有那点仪式感。

还有像苹果的产品,比如iPhone。虽然现在很多人吐槽它没新意,但不得不承认,它刚出来那会儿,那个简洁的设计,那个触摸屏的操作方式,确实改变很多东西。它让科技产品变得更直观,更好看,也更想让人拥有。

甚至是一些更不起眼的东西,比如一个好用的订书机,或者一个设计合理的电饭煲。有的订书机能让你轻松钉厚厚一叠纸还不费劲,有的电饭煲按键布局清晰明,内胆材质好清洗,这些都是设计的功劳。它们可能不“惊艳”,但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,让生活更方便。

的一点想法

这一圈看下来,我感觉工业设计这东西,真是五花八门,各有各的妙处。有的追求极致的美感和艺术性,有的强调功能和用户体验,有的则是把熟悉的生活习惯巧妙地融入产品。没有绝对的好坏,关键看它解决什么问题,带来什么感受。

对我自己来说,这回“赏析”实践,更像是一次提醒。提醒我以后在做东西的时候,不光要考虑功能实现,也要多想想用户的感受,多看看细节,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开关,一个圆角的处理,都可能影响最终的体验。设计最终还是要落到“人”身上,让人用得舒服,看得顺眼,甚至用出点乐趣来,那大概就算是个好设计。继续琢磨,继续学习!